學習傾聽孩子的聲音     作者:丁凡



我常常聽到氣急敗壞的父母對孩子說:「我一直跟你這樣講,你為甚麼都不聽話?」我心中就會想:「你一直跟他這樣講,他都不聽,那你為甚麼還一直這樣講?換個方式吧。」也許我們作父母的都說得太多,聽得太少了。

以前讀《窗邊的荳荳》時,最受感動的就是荳荳第一次到學校,和校長見面。校長請她隨意介紹自己,有甚麼說甚麼,不管時間多長,不管說些甚麼都可以:「我很想多了解你呢。」

本來就很喜歡說話的荳荳高興的一直說、一直說,從自己的家庭、朋友、興趣、夢想、害怕的事情、對生命的疑問、、、都通通說了出來,校長一直面帶微笑的專心聆聽,偶爾說些:「嗯、啊、哦、真的喔、這樣喔、我了解了。」之類的話。說到後來,荳荳終於把心裡所有的話都說完了,掏光了心事,頓覺輕鬆,也覺得這位校長親切無比,就像好朋友一樣。兩人之間從此建立起互相信任、互相喜愛的師生關係。不用說,荳荳當然自此愛上了這間極為了解並尊重人性的學校。

我想,現代忙碌的父母可能沒有多少時間和孩子聊天,或是不明瞭聊天對孩子的重要性,或是在聊天的時候急於更正孩子的話、急於藉機教育一番,而很少能夠靜下心來、真正的聽孩子天馬行空的說盡心事吧?

在某一派的婚姻治療裡,規定夫妻雙方每個星期都要訂出時間來聊天。當一方傾訴時,另一方負責聆聽。負責聽的人不可以插嘴、不可以批評、不可以為自己辯解、不可以動情緒,還要保持專注和目光接觸,適時的點頭回應。約定的時間到了之後,兩人角色對調,換人說話。一般是建議每個人各說半小時的話。這套技巧對於想要增進夫妻感情的人非常管用,如果運用在孩子身上也同樣會有效果。但是因為對象是孩子,一方面要顧慮孩子較為弱小的心靈,一方面要提防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自覺顯露出來的威權,當成人說話的時候,要直接如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,避免斥責批評、避免人身攻擊、避免非理性的情緒化語言。也就是說,可以說:「我覺得很生氣。」而不要說:「你這個混帳!」可以說:「我不喜歡看到你打這麼久的電玩,我會擔心。」而不要說:「你總是在打電玩!」

其實,不一定需要正經八百的坐下來聊天,尤其是平常沒有聊天習慣的家庭,最好還是不著痕跡的聊,免得孩子嚇壞了:「糟糕,我又做錯了甚麼,媽媽要找我訓話?」平時送孩子上學的時候,可以一路走著聊,或是吃東西的時候聊,或是送孩子上床睡覺的時候聊,這些都是很理想的談心時刻。耐著性子聽孩子說話,讓他說到沒話可說,絕對會有令人驚喜的收穫。


※資料來源:丁凡
   資料整理:向日葵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idance1kt 的頭像
    guidance1kt

    全真輔導組

    guidance1k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